韩国电影怕是挡不住了
2021-11-25 05:35:43
  • 0
  • 0
  • 2

来源: Sir电影

一大波韩剧正在靠近。

Sir说的倒不是中韩影视回到2015年以前,而是说,韩剧,早已不只是“韩剧”。

就现象级的爆款《鱿鱼游戏》后,Netflix大声宣布——

加仓!

明年将投入5亿美元(约32亿人民币)专心搞韩影/剧。

韩国的制作,美国的资金,再通过互联网向全球投放。

韩剧/影,还会越来越多。

不止。

还有好莱坞那边。

即便是在一个美国故事里,他们的出现,也正在逐渐成为常态——

也就是说,今后在好莱坞电影里出现的亚洲面孔,最大的可能性是来自韩国。

哪怕不去看也无法忽视——

逆转正在发生。

还记得吗。

好莱坞对于东方的想象,华人曾经是最主要的扮演者。

是该说了。

此消彼长之间,一场没有打招呼的交接,就在我们眼前。

01

早在韩国电影还籍籍无名的时候,华人演员就已经开始闯荡好莱坞了。

很长一段时间,好莱坞提起亚裔演员,第一反应就是华人。

30年代的黄柳霜。

70年代是李小龙。

80年代跻身亚洲顶流的成龙,拍完《醉拳》和《蛇形勾手》之后,也忍不住跑到美国学各种新技术。

好莱坞,世界电影的中央舞台,自然吸引得中国顶尖的影人竞逐其中。

尤其是在突然打开了世界之窗的80年代。

走出去,几乎是大腕明星的共识。

第一位到好莱坞闯荡的内地女演员,陈冲。

18岁成为史上最年轻百花奖影后,家喻户晓的国民小花。

满街广告牌和家家户户的月历,都是她的大特写。

换做现在的小花,坐拥如此顶流,那不得综艺、代言接到手软。

但在那时候,国内的圈子还太小,天花板还太低。

天后的下一站,是要冲出国门,冲出亚洲,站上世界的舞台。

1980年,一个美国电影代表团来华访问,陈冲被选中当翻译。

在国外电影人的口中,她第一次知道,在美国,电影是可以作为一门学问的。

一根筋的她,独自跑到美国,边进修边打工,端了三年盘子。

1984年,陈冲终于演了个女主角,《大班》里的美美,一个目不识丁,被卖到美国的女奴。

可《大班》在中国却引起轩然大波。

陈冲一脱再脱,被大家认为演的是“黄色电影”,报纸上口诛笔伐,影迷也都在骂。

当年闯好莱坞的不止陈冲——

与陈冲同辈的女演员还有张瑜(《庐山恋》)、张伟欣(李小璐的母亲)等等,但出国之后,根本无戏可拍。

闯出名堂的,也就只有她。

《双峰》里,大卫·林奇将这抹东方神秘的美,融进了猎奇血腥的杀人案。

《末代皇帝》里动人易碎,惊艳奥斯卡的女主婉容。

1988年,《末代皇帝》横扫九项奥斯卡,尊龙和陈冲一起登上奥斯卡颁奖台。

这是华人演员在好莱坞这个名利场上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尊龙跟陈冲你一言我一语,描绘着一个未来的乌托邦:

我认为《末代皇帝》不应该被归类成“中国电影”。

因为制片公司是美国的,导演是意大利人,制片人是英国人,原声音乐是由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摇滚歌手写的。

所以,它是世界的。

1993年,《霸王别姬》摘得金棕榈,在北美上映成为票房最高的华语片。(后被《卧虎藏龙》打破)

但同一年,另一部电影对于在好莱坞的华人或许更有划时代的意义。

《喜福会》,王颖导演。

第一部采用全亚裔演员的好莱坞电影。

探讨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华人移民之间的新旧交替、文化冲突。

其中两位主演,就是两位国内土生土长的女演员。

与陈冲一同出演《末代皇帝》,同样在好莱坞闯荡的邬君梅。

彼时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大三,因为一个倔强的眼神,就被导演相中的俞飞鸿。

今天看来,《喜福会》是一个瑕疵很多的电影。

但这一次文化输出。

它让好莱坞有所反思,重新看待亚裔。

《电影媒介》评论说:“这群亚裔女演员的表现证明了在好莱坞,她们缺乏的不是演技而是机会。”

就这样,当第一代内地演员莽撞地穿梭于好莱坞,以华人为代表的亚裔电影人,逐渐以更自信的姿态,登上好莱坞大银幕。

02

闯荡好莱坞,是中国电影人保持了很久的一项惯例。

巩俐,章子怡,相继成为代表东方的面孔。

往后源源不断。

只是,怎么越来越水……

闯了,但又完全没闯。

要么水土不服地独自美丽。

要么,是演技和存在感都几乎为零的贴边角色。

但哪怕角色无足轻重,演员们也依然乐此不疲。

这时的好莱坞,与其说事业的新起点。

不如说是一张入场券,用来转头向国内观众证明——

我是国际认证的。

我是顶级咖。

不是Sir非要话当年。

而是真的存在那么一个时代,中国演员不是只会扮人形立牌,也有征服好莱坞的时刻。

2000年,《卧虎藏龙》。

竹林里的打斗,绿湖上的轻功。

二十年后的《尚气》,还在致敬。

章子怡这一跳。

跳出了玉娇龙的桀骜,也跳出了西方人对东方人的想象。

图片

当年,看不懂但大受震撼的奥斯卡评委们,将最佳外语片送给了腼腆温和的李安,也造就了华语电影零的突破。

《卧虎藏龙》征服的不仅是专业影评人,还有普通观众。

直到现在,它仍是北美票房最高的华语片。

看看电影里这几位主演。

章子怡、杨紫琼、张震,都是后来好莱坞最受欢迎的华人演员。

从大打大闹,到走走过场。

中国演员们一方面渴望登上好莱坞,但又无法放开手脚,真正融入对方的规则。

毕竟,他们够更依赖国内的阵地。

一旦两边的规则发生冲突,首先舍弃的,可想而知。

2005年,《艺伎回忆录》。

背景是二战期间,讲述日本艺妓的成长故事。

放到现在,这样的配置和阵容,简直无法想象。

集合最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女演员:巩俐,杨紫琼,章子怡。

罗伯·马歇尔执导,斯皮尔伯格监制,A级大制作,冲奥的种子选手。

最终表现也没有让人失望。

奥斯卡6提3中,章子怡凭此入围了金球奖最佳女主。

然而如此一部大片。

却因各种原因,无缘国内。

一开始的原因,好像是市场考量:剧情拖沓,节奏太慢。

再后来,是不可言说的“复杂而敏感”。

同样是2005年,同样是A级大制作。

李连杰的《狼犬丹尼》。

吕克·贝松编剧,摩根·弗里曼、鲍勃·霍斯金斯联合主演,袁和平担任动作指导。

对李连杰来说,这部电影让他完成了最真实的自我表达:

“我已经在31部电影中饰演过拯救世人的英雄。我很喜欢这次的角色,描述一个孩子脑部受重伤,像狗一样被训练长大,信息是反暴力、正面的。”

然而电影还没引进。

只因李连杰戴上了狗的项圈,就惹来无数指控。

跪舔美国人,丑化中国人。

狗在电影里指代的,是近乎兽性的暴力。

电影想表达的,是丹尼通过友谊和理解,实现自我救赎和心灵成长。

但在易燃易爆炸的情绪前面。

又有多少人愿意谈论电影本身?

2006年,李连杰拍了《霍元甲》,又重新受到追捧。

新的变化,悄然而至。

2009年,记者问章子怡:为什么不拍好莱坞电影了?

章子怡的发言,正确而讨喜:

因为角色有损中国人形象

我也不想拍打打杀杀,千篇一律的戏

乱接戏只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在那之后,章子怡和李连杰,都再没主演过好莱坞电影。

彼时,正努力挺进好莱坞的李冰冰,迎来了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担当女主角的好莱坞电影,《雪花秘扇》。

对。

搂着李冰冰的全智贤。

两人同台的这一幕,或许是中韩换班的一个先兆。

03

当闯出名堂的华人巨星们,纷纷对好莱坞敬而远之的时候。

邻居韩国,出了第一位进军好莱坞影坛的明星。

2009年,李秉宪凭电影《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获得好莱坞的入场券,此后通过《赤焰战场2》《豪勇七蛟龙》站稳脚跟。

后来,成为首位受邀奥斯卡颁奖礼的韩国演员,被选为奥斯卡会员。

2012年,裴斗娜在《云图》中饰演4个角色。

旁边的周迅,只有寥寥几个镜头。

《超感猎杀》里,裴斗娜全程飙韩文,还有一整条为她量身打造的故事线。

美国本土的韩裔演员,也拼了命地刷存在感。

吴珊卓,第一位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的亚裔明星。

史蒂芬·元演《行尸走肉》,成了最受欢迎的角色。

今天我们说起华人国际巨星,跑进脑海里的还是这些名字:

巩俐,成龙,章子怡,甄子丹,李冰冰。

但更新的名字呢?

与停滞的中国影星相对的,是进击的韩国人。

就说今年最新消息吧——

前有马东锡参演《永恒族》,后有朴叙俊加入《惊奇队长2》。

孙艺珍刚确认主演好莱坞大片《CROSS》,刘台午就在美国拍新片《PAST LIVES》。

今年四月,尹汝贞、韩艺璃分别凭《米纳里》成首位斩获奥斯卡、入围金球奖的韩国演员。

还有《降世神通》,对,就是那部以中国为背景的美国动画。

敲定的选角中,就有韩国的金大贤。

更年轻的演员,韩孝周、姜东元,也都忙着在好莱坞拍新片新剧……

因为本土市场有限。

韩国电影不得不更多把眼光投向海外。

对于韩国创作者来说,全球化叙事这个本领是刻在基因里的。

这也是为什么——

当Netflix进军亚洲,明明第一个“占领”的是日本,而韩国却能大肆反超,今年因为《鱿鱼游戏》爆红后,成为Netflix北美市场之外,最重要的投资阵地。

韩国电影从千禧年开始,兵分两路。

一边是以朴赞郁、李沧东、洪尚秀为主的独立导演,专注输出叫好但未必叫座的《老男孩》《燃烧》《逃亡的女人》,拿下各大电影节的重量级奖项。

一边是以奉俊昊为首的商业片导演,将现实议题注入类型电影,打入好莱坞的主流视野。

很多人都只知道《寄生虫》的爆发。

在此之前,奉俊昊拍的《雪国列车》和《玉子》,为打入好莱坞市场做足了预热。

这就是韩国演员最大的筹码。

当韩国电影一开始就瞄准国际,那么演员受到的所有训练,即便不是来自好莱坞,也是高度好莱坞化的。

他们能被托举起来的背后,还站着整个飞速发展的韩国电影工业。

2015年后,韩国电影失去了亚洲最大的市场,挺进好莱坞,是野心,也是破釜沉舟。

投奔是相互的。

就在韩国进军好莱坞的时候,好莱坞也正在打开前所未有的怀抱。

2020年,奥斯卡评委新增评委中,接近一半来自美国以外地区,45%是女性,36%是少数族裔。

但比起急需进军好莱坞才能有更大发展的韩国演员。

中国的演员这边,像是在脚下挖开了喷涌的油田,正忙得挪不动地。

今年票房冠军,《长津湖》国内票房55亿。

韩国呢?

选送奥斯卡,票房大爆的《摩加迪沙》的票房换算成人民币,仅1.46亿。

正因为这样,韩国电影需要更紧密地拥抱好莱坞。

不同于中国明星貌合神离的出场。

韩国电影和好莱坞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灵肉相融”——好莱坞制作的外壳,韩国的IP灵魂。

已经翻拍成美版的韩片/剧就有:

《老男孩》《野蛮女友》《触不到的恋人》。

正在排队的还有:

《寄生虫》《釜山行》《胜利号》。

04

今天,看到韩国艺人在好莱坞热闹的光景。

很难不让人想起90年代初的华语电影。

内地,有第五代导演频繁走进国际三大电影节。

台湾,有侯孝贤、杨德昌支棱起文艺片半壁江山,也有李安对商业片叙事和东方文化结合的探索。

香港,更是借着动作片的东风,输出着风靡全球的偶像,成为亚洲流行文化的中心。

韩剧《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闺蜜外号叫王祖贤和张曼玉,一群小屁孩最爱看周润发的《英雄本色》。

1999年,《生死谍变》在韩国打败《泰坦尼克号》,获本土年度票房冠军。

被誉为:改写韩国电影史的第一部电影。

△ 当时的报纸题目

然而除去南北谍战的设定,这电影的技法相当于港式枪战和好莱坞大片的糅合。

当韩国人为第一部本土大片欢呼雀跃。

成龙,已经靠功夫喜剧红遍亚洲,用《红番区》《尖峰时刻》《我是谁》在好莱坞成为最有话语权的华人演员,杨紫琼、李连杰、甄子丹也都开始打出国际。

这边,韩国的国宝级演员们,这才崭露头角。

宋康昊凭《生死谍变》有了点名气。

李秉宪和全度妍才刚刚拿下第一个韩国电影奖。

当演员在电影界边缘化,也依然可以出演大量古装剧、偶像剧,或者上综艺、搞直播。

谁还会这么吃力不讨好 ,跑去好莱坞争取一个角色。

又或者,冒着被扣帽子的风险,接受好莱坞哪怕是华人导演的橄榄枝呢?

不仅演员在疏远好莱坞。

就连普通观众,也更难和好莱坞聊到一块。

2020年,刘亦菲在北美首映礼上,因为一句“作为亚裔我很骄傲”,惹来豆瓣网友怒打一星。

2019年,《尚气》官宣,男主角由美籍华人刘思慕出演,梁朝伟饰演满大人。

刘思慕的长相辱华。

梁朝伟愿意演满大人也辱华。

另一部独立电影,华裔导演王子逸《别告诉她》。

圣丹斯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烂番茄新鲜度97%,Metacritic打出89分和“必看”标签。

北美票房超2400万美元。

但国内票房,仅400万人民币。

不仅不爱看,有的还看到气得跳脚——

主角奥卡菲娜,提名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然而在国内网站上,中国网友只有满屏的外貌羞辱:呕,滚出去。

当华人演员要演出一些好莱坞电影。

不管是怎样的故事,首当其冲的都不是电影本身。

而是国籍,身份,言论。

本质上,跟当年指责陈冲演黄色电影、吐槽李连杰丑化国人没有不同。

去年《寄生虫》破纪录,成为第一部获最佳影片的亚洲电影。

Sir确实五味杂陈——

因为上一部在奥斯卡大开杀戒的亚洲电影,是二十年前的《卧虎藏龙》。

如果再把眼光拉回一点。

上一个能成为东方流行文化代名词的亚裔巨星,是70年代的李小龙。

如今,好莱坞依然对中国故事感兴趣。

但是网飞翻拍剧版《三体》,找来了华人导演曾国祥,却没找来任何一个本土中国演员。

华人的面孔,不是正在离场,就是在被取代。

曾经我们觉得。

去好莱坞看看,不管是一轮游还是能站稳脚跟,都是开眼界,长见识。

而现在,国产电影雄起,我们甚至不必在海外上映,就能斩获全球年度票房冠军。

于是这一代年轻演员,似乎不再需要通过国际奖项和海外票房,去证明自己的影响力。

这些,也许都是中国电影迅速发展的必然。

就像章子怡采访时说到的后半句: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必一定要走向好莱坞,也可以让外国演员到我们这儿来。”

这当然是美好的念想。

但既然文化是可以交互的,我们欢迎“有朋自远方来”的时候,是否对于走出去的朋友,也给予同样的关注和支持?

2018年的奥斯卡最佳短片《包宝宝》,导演石之予,90后华裔移民。

在她的镜头下,可爱的包子,温和的妈妈,一派温情脉脉的景象,却是剖开控制型亲子关系的手术刀。

这是罕见的,既不刻意迎合,也不被身份或国籍束缚的作品。

一个中国妈妈,通感的是天下所有的控制欲。

坦白说,Sir真庆幸它是动画片——

不管怎么拍,都不会发生选角争议。

就像《尚气》主演刘思慕,大家只关注到他抱怨网友说自己长得丑。

却很少有人提到,今年6月,他在美国代表亚裔群体发声:

作为一个亚洲人,特别是在好莱坞演艺界,好像你只有会武术才有价值,否则就会有这么一种感觉:我们为什么要在银幕上看一个亚洲人?如果不是以这种特定方式来娱乐我们,他们有什么价值?

为什么不以一种积极接受所有体型、包容所有性别和性取向的方式,为我们自己定义男性气质?为什么不重视男性之间的脆弱性?为什么不谈论尊重女性、亚裔美国姐妹和所有少数群体?

1971年,李小龙在美国大火。

接受采访时,美国主持人挑事地问:

你觉得,你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

李小龙回答:“我是一个人。我不是想显摆什么孔子名言。但是,“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人们只是碰巧有这样那样的区别而已。”

也就像他自己说过的——

Be water,my friend.

放下区别,自由来去,流向永恒。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