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这话题太敏感,娱乐八卦泛滥的时代,越显得珍贵…
2018-10-22 12:48:37
  • 0
  • 0
  • 0

文/写字的乌鸦 

来源:乌鸦电影 

这是一部没什么流量的片子,让人心里不舒服。正如很多人说的:老子每天下班回家已经很累了,就想看点乐呵的,谁要看苦大仇深的东西?

但我依然要推荐这部最新国产纪录片,因为,这样的片子,在中国太稀缺了:《生命里》

上海,有一个特殊的地方。

它和医院一样,每天会收治很多病人。它又和医院不一样,它只收即将离世的癌症患者。

这里的医护人员,除了治病,还得照顾病人的起居,陪病人聊天,并且完成他们最后的心愿…

这里是社区服务中心的舒缓疗护区。许多癌症病人在这里,走完了他们的一生...

在这人生终点站里,发生了许多伤感的故事,有人把它们都记录了下来。

壹 ǀ 想多活几年

陈晓军,结肠癌肺骨转移,预计生存时间:一个月。

一年前,陈晓军已经吃不下任何东西,慢慢地,肿瘤压迫腰椎神经,住进疗护区时已无法走路。

他说:我就两个要求,一是不要痛,二是可以动。

医生却说:止不了痛,你以后也不可能再走路了。

医护人员告诫陈晓军,多吃东西,获取营养。因为以他现在的情况,已经无法再依靠吊针维持生计,静脉一吊就肿。

陈晓军有一个女儿,今年30岁,仍没出嫁。

现在,女儿陪在陈晓军身边,为他刮胡子,洗脸,照顾他的衣食起居。

陈晓军说:30岁的人了,没考虑过自己,只考虑父母。

话没说完,陈晓军就哭了。

2014年1月3日,弥留之际,陈晓军在医护人员帮助下立了遗嘱,当时,他即将昏迷,名字签得一塌糊涂,但他坚持完成了自己在人世间的最后责任:把一切留给女儿。

死前,他说:能站起来就可以了,我自己再慢慢锻炼,可能还能多活几年,就能看到女儿出嫁。

入院第25天,陈晓军离开了,他没能等到新年钟声,也没能等到女儿出嫁...

贰 ǀ 想见女儿

朱慧芳,已时日不多。

她没什么留恋,但唯独有一个心结未解:断绝往来多年的女儿,不愿与她见面。

据朱慧芳的妹妹说,年轻时,朱慧芳把女儿寄养在外婆家,但对于女儿的要求,总会尽量满足...

至今,朱慧芳都不明白,女儿为什么要和自己断绝关系,她念叨:我也不知道,到底做错了什么。

以前的对错与恩怨,外人已无从得知,不过也没人想挖掘真相,大家只想帮朱慧芳完成最后的心愿。

为了解开朱慧芳的心结,家属和护士帮她寻找女儿...

家属和护士依靠各种蛛丝马迹,挨个打电话...

最终,还没能联系到女儿,朱慧芳离世了。

叁 ǀ 想捐献眼角膜

沈和敏,六癌并发,尽管化疗让她头发都掉光了,精神状态也不好,但她依然乐观。

年轻时,沈和敏喜欢交朋友,讲义气。如今,她入院治疗,病床前最不缺的就是朋友的陪伴。

医院里的人都以为,这些朋友是她的家人,知道她们只是朋友关系后,纷纷惊呼:啊?只是朋友啊?

她和朋友的对话,欢乐无比。

比如,朋友来看她,调侃说:什么时候要搓麻将,这病就好了。

比如,沈和敏想去跳舞,想了想说:跳舞,假发都跳掉了。

朋友说:掉了再套回去嘛。

比如,朋友让她评价老公,沈和敏白眼一翻,说:我刚刚吃好饭,我要呕出来了。

沈和敏有个孙子,宝贝得不得了。她此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了这个孙子。

有一次,孙子病了,沈和敏对孙子说:你好好的,这个病,奶奶来生啊,你的病奶奶全包了,求求老天爷了。

没想到,应验了...

在病床上,沈和敏萌生了一个想法:捐献眼角膜。

她说:我身上没一样可以用了,只有眼角膜还能用。

但家属没答应。

在病危之际,沈和敏还念念不忘捐献眼角膜一事,她希望自己能帮到不幸的人,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换一种方式延续。

但,直到去世,沈和敏的心愿始终没有达成。

这部《生命里》由云集将来制作,此前大热的《水果传》《跟着贝尔去冒险》《追眠记》都出自他们之手...

拍摄耗时3年,记录了40多位临终者的故事。没多少人看,在豆瓣上,仅有700多人打分,但评分高达8.8分。

有网友评论:说实话,我们对死亡了解得太少,《生命里》带我们走进死亡,认识死亡,了解什么是临终关怀,这种纪录片越多越好。

主创团队没有把镜头对准病人的痛苦,家属的哭泣,死别的悲伤,而是以一种旁观的态度,平静地记录他们最后的日子。

有的人早早选好了遗照,挂在病床前,那是她最漂亮的一张照片...

在这里,有的人想回到故乡,但身体却无法负担长途跋涉...

有的人说:我不害怕。其实只是自我安慰,哪有人不怕死的...

这部《生命里》是一部难得的纪录片,因为它把镜头对准了一个极少被关注的话题:临终关怀。

美国医生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一书中写道: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此,大多数人缺乏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生命的最后一程交由医学和技术掌控。

没错,医学的不断进步,大大延长了人的寿命,但过度的技术干预,却可能增加了对逝者和亲属的伤害,剥夺了他们最需要的临终关怀。

什么是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不倡议病患接受会造成极大痛苦的治疗,而是给临终患者提供心理和生理的照顾,使他们生命质量提高,安宁舒适地走完最后一程。

医生不再拥有绝对权威,他们必须充分了解病人,以病人的愿望为中心,与病人共同做出治疗决定。

即将逝去的病患,会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关怀室。

在这里,病患不再接受治疗,医护人员和家属会陪在他们身边,让他享有聊天,拥抱,鼓励和祝福。

人在面临死亡时,最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等待的过程,病痛的折磨,身体机能在趋零…

临终关怀,像寒冬中的一把薪火,驱散死亡带来的寒冷和恐惧。这份关怀,带着温度,让临终患者又燃起勇气和力量。

片中,一位长期从事临终关怀的护士说:有些病人最后的愿望,就是想找个安静的环境,能有尊严地,安静地离世。但家人不肯,他是为了家属活,活得很辛苦,到死都没能自己做主。

面对临终病人,到底治还是不治,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但根本上,应该优先尊重病人的选择。

这部《生命里》就是想告诉大家:优生是人的权利,优死也是人的权利。

死亡,一直是个敏感而忌讳的话题。

据说,医院周围的居民,家家户户的窗子都挂着镜子,想把晦气返照给医院...

有人教我们热爱生命,却很少有人能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既然有生,必然有死...

正如《生命里》的总制片人蔡懿鸣所说:生寄死归,希望每一位观众都可以享受当下每一天的生活,也可以直面自己人生最后的旅程。

蔡康永曾经说了一个朋友离世的故事。

他的朋友,是个美丽的舞蹈家。不幸患上脑癌,过世之前,她已经安排好了自己的葬礼:蔡康永主持;嘉宾穿彩色衣服;来参加告别式的人必须开心。

朋友说:我拜托你们,把人生当作一场派对,我先告辞了,你们要继续玩,如果我听到你们玩得开心,我会很高兴。

告别式上,放了一段她的视频,视频的最后,她优雅谢幕,然后说:老娘先走了。

人生,就是不断告别的过程,今天,我们与亲人告别,明天,我们与这个世界告别。

希望,告别的那一刻,既要优雅,也要有尊严...

正如《最好的告别》里所说:生的愉悦,死的坦然,造就了生命的圆满。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