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玩家》:一个“注孤生”的救赎
2018-04-01 12:41:39
  • 0
  • 0
  • 0

作者:唐映红 

来源:晒爱思PsyEyes

  斯皮尔伯格的新片《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放映第一天就成为少有的爆燃的影片。国内院线放映的影片,无论中外,很久都没有出现过超过豆瓣9分的佳作,而《头号玩家》放映第一天,豆瓣评分就从9.0分升到9.2分,好于99%的科幻片,好于99%的动作片。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成功的圈粉电影,据说影片中致敬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动漫、游戏、电影彩蛋超过300个,也就说,无论你是动漫粉、游戏粉还是电影粉,都能从影片中找到血脉贲张的共鸣。如果谁既对动漫无感,也与游戏绝缘,甚至不热衷电影,那么这部电影根本就无所谓这一小撮观众的审美,在豆瓣评论区超过2万条短评中,差评率仅3%,要知道豆瓣最高分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短评的差评率也有2%。

  我不打算评这部影片,作为一部具有现象级爆燃潜质的影片,接下来评论肯定会连篇累牍,我也就不抛砖了。我想谈的是看这部电影同一天的另一件事。

  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我昨天去拜访了一家从事情感咨询的公司,大概地接触和了解了一个半遮半掩的行业。这个行业就是所谓的PUA,Pick-up Artist,直译是搭讪术,意译就是撩妹术。

  这家公司倒也没有打着PUA的旗号,而是委婉地自称是情感咨询公司,不过老板在PUA从业多年出来创业,公司的业务方式完全是PUA的套路,客户超过95%都是年轻男性。公司通过自媒体平台、直播平台和聊天群推广业务,向追不到女孩的年轻男性提供从收费课程到一对一导师辅导的PUA培训,一句话,就是教他们怎么追女孩。有意思的是,公司的“导师”大多数是没有什么阅历和经验的年轻人,但被包装成各种资深情感专家。关键是收费相当昂贵,一对一的微信辅导收费从5000元到50000元不等,其实就是一个同样甚至更年轻的“导师”陪聊一个多月的天,而一名“导师”在工作时间可以同时与几十名付费客户聊。

  PUA会吸引怎样的年轻人,使他们愿意付出不菲的代价仅仅学习如何与女生搭讪、交往?还记得半年前发生过一名苏姓程序员被“毒妻”勒索而自杀的事件吧,PUA吸引的绝大多数付费用户都是像苏某这样的“死宅”(nerd)。死宅们如果不学习PUA,就可能像苏某一样在相亲中被坑。

  那些互联网时代出生的80、90后,从儿童或者少年时代开始就沉浸在网络,而互联网给予他们社会性发展的几乎所有素材,游戏、动漫、影视、社交,他们在网络上生龙活虎,但付出的代价就是现实生活中本应发展起来的人际交往,特别是亲密关系的能力被抑制和弱化。

  PUA之所以会有如此蓬勃的市场,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互联网,特别是网络游戏的发展带来了太多的死宅。社会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了半个多世纪的“电视一代”已经让位于“网络一代”,而且“网络一代”其实就是“电视一代”的孩子。

  从心理学角度很容易评估和解释互联网对儿童及青少年的社会化影响。互联网,特备是网络游戏具备几乎所有社会性发展的要素,友谊、合作、竞争、爱情等等。特别是对于那些与生俱来就对现实社交存在一定困难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网游会给他们带来尊重、荣耀、责任、使命感等等自尊的全方位满足,而现实往往意味着挫折、局促和窘迫。不难预测,越是社交困难的青少年,他们沉溺网游的概率和程度就越高,造成的现象就是他们在网游世界的荣耀与现实世界的局促恰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换谁都会选择带来荣耀的天堂。

  这就是所谓“死宅”的状况。在中国,这样的死宅是不被待见的,学校、家庭和社会舆论为此痛心疾首,有些地方甚至以电击疗法戒除网瘾的伪科学机构也能门庭若市。问题是,死宅耽误的不仅仅是学业,而且还会耽误择偶,到了该谈恋爱结婚的年龄,死宅们发现自己其实不会撩妹。怎么办?PUA要填补的就是这么一块需求的窟窿,PUA市场有多大,死宅们的社交问题就有多严重。

  这就是为什么《头号玩家》会爆燃,具有现象级潜质的原因。影片的男主角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死宅,在凋敝的未来2045年的城市贫民窟里,能宅在一辆废弃的厢式货车里玩网游就是他生活全部价值之所在。

  斯皮尔伯格举重若轻,在饱满的娱乐元素背后也辛辣地刻画了死宅们的命途。如果一个死宅因为玩游戏负债了——游戏世界给予了他们几乎全部的满足,哪里还需要现实工作嘛——那么就会被游戏公司抓去做契约工,在游戏世界里出卖苦力还债,戴着取不下来的VR装备在游戏里像奴隶一样被驱使。影片的女主角其实就是一个负债累累的死宅,游戏公司收购了她的债务,然后被抓去游戏世界做奴隶。

  而影片中的游戏世界,“绿洲”(OASIS),就是一个死去的天才游戏设计师留下的谜题,而这个在影片一开始就被葬礼的游戏设计师,从小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死宅,他临死前在所设计的最后一个游戏世界里,留下了他的遗憾,而谜题答案线索就是他的遗憾。

  第一关,退一步。游戏世界为什么令人心驰神往,就是因为在里面可以克服现实所有的困难努力争胜。人类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的,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回避失败的动机,但现实的窘困使更多的人更可能直面失败而不是拥抱成功。游戏世界不是这样,只要你愿意付出时间或者金钱,那么你就能高概率地获得成功。在游戏世界争胜就成为死宅们获得自尊的不二法门,对他们来说,放弃争胜和关闭游戏基本上就是同义词。

  第二关,克服追求幸福的心障。因为死宅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即使喜欢一个女孩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没有勇气吻下去。一错注孤生,游戏设计师不仅是个死宅,而且是真正意义上注孤生的死宅,他年轻时没有hold住幸福,临死时也念兹在兹,把这个遗憾设置成谜题。当然,如此私人的线索也只有死忠粉,骨灰级的死宅才能有所体会,碰巧男主角是,而且碰巧男主角遇到了女主角,才能体会到死宅面对美人时那种“欲渡黄河冰塞川”的无奈和悲凉。

  第三关,让游戏回归到游戏,随便玩玩。游戏的本质就应该是社会化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替代满足的途径。网络游戏的崛起和兴盛杂糅在消费主义思潮、技术进步、商业竞争的背景下,俘获了相当比例的青少年、年轻人,俨然成为他们社会化的替代满足途径。这是不对的,应该让游戏回归到游戏的本质,而不要成为替代。

  说起来,《头号玩家》的情节实际上相当套路,而且是老套的套路。一对死宅通过注孤生的游戏设计师临死前设计埋藏的线索逐一破解留下的谜题,其实也就是逐渐悟出1、退一步,2、Hold住幸福,3、随便玩玩,这三步政治正确得不能再正确的玩游戏态度。

  好了,再次回到PUA,越来越多的死宅们撑起的一块畸形的行业。在我看来,PUA根本不可能帮到那些丧失掉追求幸福能力的死宅们,PUA行业更想做的只是挣(pian)钱。我去拜访的那家情感咨询公司,自诩是教育学博士的首席情感咨询导师,其真实身份不过是做过几年PUA的高中毕业生罢了,但是他接手的一对一辅导每一单单价都至少2万以上。

  沉溺游戏不仅损害掉追求幸福的能力,更严重的是损害掉维系幸福的能力。撩到妹又怎样?有太多的例子来呈现那些死宅们的恋爱和婚姻一团糟,始乱终弃,令人痛心的被“毒妻”戕害的苏姓程序员就是一例。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短暂的恋情或者婚姻并不能改变注孤生的命运。

  所以,即使那些游戏粉、动漫粉、影视粉为《头号游戏》爆燃的剧情和纷呈的彩蛋感到由衷的共鸣,我更愿意给斯皮尔伯格点个赞。于无声处电影讲述了一个注孤生死宅救赎的故事,现实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影片结尾,获得游戏经营权的男女主角决定每周二和四关闭游戏世界,为的就是让死宅们去感受真实的生活,这与粗陋、颟顸的中国特色的游戏防沉溺设置不过异曲同工,但斯皮尔伯格就能把同样一件政治正确的事做的如此让人心悦诚服,让大多数游戏死宅共鸣而不是抵触。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