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 命运待我以荒谬,我以真实笑人生
2020-02-18 09:52:34
  • 0
  • 0
  • 0

杜豆豆万卷好书读书会-头条号 2020/2/1621:46

文/杜豆豆

1

常常有朋友抱怨说,生活就像一个泥潭,不如一不做二不休,逃离这令人窒息的俗世,鲜衣怒马,仗剑走天涯。可是,豪言壮语后的第二天早晨,还是不得不揉揉惺忪的双眼,爬起来重归繁忙的公式化生活。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吗?

“我为什么要这么生活?我为什么不能以其它方式生活?”

有人回答说,偏偏你就不能以其它方式生活,你还必须要以你现在的方式生活。世界是一盘棋局,有人是下棋者,那么有人就是棋子。进入到这盘棋局中,你需要遵守这个棋局的游戏规则。如果你拒绝接受,你就成了局外人。

人生就是这么荒诞,难道你就此逃避吗?不,你要抗争,要直面荒谬,反抗荒谬,要做真实的自己,用你对内心的忠实,去反抗命运的摆布。

说这话的人,就是法国作家加缪。

加缪作品不多,但篇篇精品,而且年纪轻轻时就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举世成就。26岁时他完成成名作《局外人》;4个月后完成哲学随笔《西西弗斯神话》;33岁时完成经典之作《鼠疫》;37岁时完成哲理巨著《反抗者》。这四部著作共同构建了他的“荒谬和反抗”哲理体系。44岁,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迄今为止法国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写的这本《局外人》,在世界文学史上,被称为是荒诞小说的代表作。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莫尔索全面展开,用他不同寻常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在荒诞的生活环境中,一个小人物是如何被命运所戏弄而成为局外人,又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反抗世界的荒谬的。

瑞典文学院对于加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是这样介绍他最早起作品《局外人》的:

“在这个简短的授奖词里,不允许我再次连篇累牍地论述加缪那一向诱惑人的心智发展。更富价值的是他那些用全然古典风格的纯真和强烈的集中关注来体现这些问题的作品,而体现的方式又是作者不加评论,让人物和动作使他的思想跃然活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使《局外人》蜚声卓然的原因。其主要人物是政府的雇员,他在一连串的荒诞事件以后,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然后,他又对自己的命运麻木不仁,听着人们宣判自己的死刑。不过,到了最后时刻,他还是鼓起了勇气,从几近迟钝麻木的消极状态中奋起。”

从这段颁奖词中,就可以大致了解《局外人》这部作品的情节。《局外人》的主人公是法国青年莫尔索,全篇是以三场死亡事件来串联,按照事件顺序来讲述莫尔索是如何成为局外人的。

2

第一个死亡事件是莫尔索母亲的死。

这个阶段,他的生活是平静的,甚至是麻木的。故事是以莫尔索接到了母亲的死讯开始的。小说一开篇就说: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妈妈”这样亲昵的口吻出自已是成年人的莫尔索口中,你会觉得,他的内心深处该隐藏着对母亲多么温柔纯真的感情啊。

可是,加缪并没有就此渲染,而是用一种平和淡然的叙述,描述了向公司请假后,到母亲所在的养老院奔丧并办理后事的所见所行。

在参加母亲葬礼前,他内心是混乱的,他想立刻见到母亲,可是当他站到母亲灵柩前,却莫名其妙地拒绝别人为他打开棺材盖。他知道自己爱母亲,可是心里却又是冷漠的,他不想演戏,只能听凭别人议论。在母亲的葬礼上,他不仅没有哭,而且还抽烟喝咖啡,与周围人的表现对比,他显得似乎有些过于冷漠了。

母亲死后,他仍是按着原定的枯燥模式生活着。在公司里,他做着他普通的小职员工作,诚实勤恳,谨小慎微,处处看老板脸色做事。在生活上,他和往常一样,和女友约会,看滑稽电影;和楼上邻居雷蒙交朋友,甚至帮他写信对付情妇;他还帮助邻居萨拉玛诺找狗等等。他的生活很正常,工作不好不坏,女友也还不错,周末和朋友去海滩度假,未来可能会和女友玛丽结婚,然后,就这样平平淡淡度过一生。

这一切平淡无奇的细节,让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没什么远大理想,什么都无所谓,事事跟着感觉走,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生活,而且认为自己很知足,很幸福。

故事就这样在平静中进展着,直到第二个死亡事件发生:莫尔索失手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

也正是这个突发事件,让莫尔索的命运急转直下。故事的发生,是因为他应莱蒙之邀,和女友玛丽一起去海滨度假,稀里糊涂卷入了莱蒙与前情妇弟弟的纠葛,帮莱蒙和一伙阿拉伯人打架。

后来,在海滩上,当他看见曾交过手的那个阿拉伯人时,因为太阳的强烈照射产生了幻觉,结果,开枪失手打死了那个阿拉伯人。

就在这一瞬间,莫尔索的命运发生了转折,他的枪声打破了他之前平静的生活。就像他所说的,

“我知道我打破了这一天的平衡,打破了海滩上不寻常的寂静,而在那里我曾是幸福的。这时,我又对准那具尸体开了四枪,子弹打进去,也看不出什么来。然而,那却好像是我在苦难之门上短促地叩了四下。”

于是,小说转入第二部分,也就出现了第三个死亡事件:莫尔索在经过一遍遍的庭讯后,最终被判绞刑。

这部分,也是本书的高潮部分。故事的进展主要围绕着默尔索杀人的审讯展开。本来,他是因为防卫过当错杀了人,可是,预审推事、法官、检察官、律师、证人、记者,所有的人都对此避而不谈,反而大张旗鼓地谈论起了他的灵魂。而作为当事人的他,却被撇在一边,成了局外人。

最终,检察官对他提出指控,并判他绞刑的原因,居然是因为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哭泣。因为,人人都应该在母亲的葬礼上哭,这是基本伦理。他被指控怀着“杀人犯的心理埋葬了母亲”。

在被判决的那一刻,他感到了社会对他的抛弃和憎恶,他觉得自己想哭。在被判绞刑的前夕,他对生充满了渴望,甚至谋划着要逃跑。死亡的威胁,让他体会到了生存的意义。

最后,神父来了,要为他祈祷,对这个世界的荒谬,他感到了极度的愤怒。他揪着神父长袍的领子,扯着喉咙大叫,劈头盖脑地发泄:

“他的任何确信无疑,都抵不上一根女人的头发。他甚至连活着不活着都没有把握,因为他活着就如同死了一样。而我,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

他用这发自内心的呐喊,表达着他对世界的反抗。

一个貌似冷漠的局外人,终于从麻木中走出,用他对生活的热爱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在小说的结尾,他等待黎明将至,他想起了母亲死前的心情。他说,“妈妈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了解脱,准备把一切再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

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受到了生命的悲怆。

这就是荒诞的世界,生和死就在转瞬间,偶然和必然是如此地难以把控。可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有勇气保持真我,去反抗生活试图强加给我们的无意义,这或许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

3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主要有三点,分别是:深刻的思想内涵、巧妙的气氛烘托和类比手法的运用。

首先,一本书能成为经典之作,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关键还是思想内涵。

《局外人》这本书,情节并不跌宕起伏,语言并不艳美华丽。但是,思想内涵很深刻。看起来是普通的小人物之死,反映出的却是个普适的世界观。也是几千年来,让众多哲学家前仆后继、想破脑袋的哲学命题:“我是谁”,我该如何对待人生?

加缪用莫尔索这个小人物,表达出了深入透彻的哲理性。虽然是在写莫尔索一个人,但是却是在描述更多类似生活状态的人。从单个个体角度来看,他是另类的,但是,从大的社会面来看,他又是普遍的,很多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西西弗斯神话》被称为是加缪所著的《局外人》哲学读本。其中,加缪讲到西西弗斯如何千百次重复一个动作,先是费尽全力把巨石推上山顶,然后看着它几秒钟又滚落下去,然后再下山继续把巨石推向山顶。西西弗斯虽然永远不可能把岩石推上山顶,但他始终没有被命运压倒,而是坚定地接受了挑战。

加缪认为,这种对命运的反抗状态,对西西弗斯来说,是幸福的。西西弗斯对应的,正是《局外人》中的莫尔索。莫尔索和西西弗斯一样,虽然被荒谬的命运所戏弄,但始终保持着精神上的反抗。他不认命,不信虚无缥缈的上帝,不逃避和命运的较量。

反抗,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活着,就要直面人生,漠视无常,不问结果,只看过程。唯有始终保持和荒谬生活抗争的心态,才能发现活着的幸福。这就是人存在的意义。

其次,小说创作在表现手法上独具特色,对整体气氛的烘托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尤其值得学习。

《局外人》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将外部描写和心理描写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塑造出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开篇第一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母亲是他世上最亲的人,可是,他对于自己母亲去世这一重大事件的叙述,却是如此的冷漠平静。这样的笔调,一下子将气氛降到了零度,让人瞬间就入了戏,看到一个冷漠的人。

如果说,亲人的去世,都不能使他动容。那婚姻大事呢?我们接下来看到的是,在讲述女友逼问他愿不愿结婚时,他的的回答也一样是不咸不淡,“怎么样都行,如果她愿意,我们可以结婚。“女友说,结婚是件大事。可他呢?只有简单一个字:“不”。如此直言不讳,可真是个冷面书生啊,炽热的爱情之火都燃不起他的热情。

那死亡呢?人总归都是怕死的吧。可是,莫尔索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在面对法庭审讯时,他内心的声音却在说:“假如要死,怎么死,什么时候死,这都无关紧要。”死都不在乎,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为超脱的呢?

加缪就是用这样冷冷的叙述手法,简洁平淡的语句,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冷冷的世界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冷冷的人。

另外,加缪还采用了一种置身于外的手法。他不介入评论主人公的命运,不带主观色彩,而是把现象展示给你看,让你自己去思考和体会。

在小说中,他写了很多琐事,比如帮邻居找狗,在母亲葬礼上抽烟、喝咖啡,拒绝老板的好意等等。这些日常小事,作者并没有说好还是不好,但我们却能从这些小事上,看到莫尔索的价值观和精神状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大量使用的比照手法,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比如,在表现主人公莫尔索的价值观时,加缪通过场景来比照人物的遭遇,分别设置了母亲葬礼、和女友谈恋爱、法庭审判这样的特定情景,然后通过这些场景写出人物的行为和心理。这些场景,分别代表着亲情、爱情和死亡,是最能反映出人生态度的三个场景。

另外,加缪在表达莫尔索的局外人特征时,则安排了不同的人物在莫尔索身边。

比如,在母亲葬礼上,加缪安排了母亲的生前好友贝莱兹,用贝莱兹当场昏厥这样的悲哀来反衬莫尔索的冷漠。在对待爱情和婚姻的问题上,加缪安排了玛丽,用玛丽热烈的态度,来映射莫尔索的无所谓。在法庭审判中,加缪则安排了辩护律师,用律师对莫尔索不厌其烦的指教,来对比莫尔索对自己命运的漠不关心。

还有,就是加缪在表现人物生理和心理之间冲突时采用的对照。

在奔丧时,莫尔索一直关注的是自己的生理感觉,不断强调自己口渴、饥饿,觉得灯光刺眼。和女友相处时,他更多的需要是满足肉体上的接触。在法庭接受最后的绞刑审判时,他没有丝毫的紧张,反而在关心周围的环境。

正是通过这样的生理需求对心理活动的映射,加缪巧妙地表现出了莫尔索这样一个局外人的特点:不是个社会的人,而是一个自然的人。

4

总之,《局外人》这部经典之作,以其独具的文学和哲学魅力,在世界文坛闪烁着奇异的光辉。其中深刻的哲理和巧妙的构思,正如一壶老酒,一杯清茶,值得常读常品。

你是怎么看世界的呢?

不管命运如何沉浮,笑看人生,永远做自己的主人。

这是我从这本书里得到的。

(本文结束)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关注我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