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短视频、长视频平台,商业模式有什么弊端?
2019-11-08 20:23:59
  • 0
  • 0
  • 3

以下文章来源于剧Sir ,作者剧Sir编辑部

作者 / 周燚

根据CNNIC最新数据,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根据QuestMobile公布的各地区、各年龄段手机网民的占比推算,下沉手机网民(三线及以下地区,18-45岁)规模约为3.96亿。2019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总时长同比增量208.4亿小时,55%增量来源于下沉市场。

企鹅智库、腾讯广告TMI腾讯营销洞察联合发布了《2019—2020下沉市场网民消费娱乐白皮书》。报告数据显示:62%下沉用户认为“广告少”是优质的短视频平台需要具备的要素,83%的下沉用户在选择长视频平台时,看重视频资源是否丰富。(本文引用数据,均来自企鹅智库、腾讯广告TMI腾讯营销洞察发布报告)

 文中以下引用数据,

均来自企鹅智库、

腾讯广告TMI腾讯营销洞察

在影响下沉网民消费决策的因素中,抖音快手、影视综艺的影响,下沉青年和下沉中年持平。相比下沉中年群体,微博、小红书对下沉青年种草效果更为明显,而电视广告对下沉中年的影响更大。由此可见,对于广告主而言,电视广告的投放,针对下沉中年群体,依然具备重要的价值。

下沉市场线上娱乐中,长视频和网络游戏的用户渗透率较高,且日均使用时长较长,付费意愿较高,整体用户粘性较强。短视频用户渗透率最高,但付费最低,这与短视频主要依靠广告进行变现的商业模式有关。

短视频

报告显示,用户观看短视频的主要原因是:好玩和打发时间。

下沉中年浏览短视频的功能性需求高于下沉青年,如了解热门话题、学习知识技能等。

幽默段子是下沉用户最喜爱的短视频类型,71%的下沉用户都爱看,此外美食类和生活技巧类视频分别有52%和47%下沉用户爱看。

短视频平台需要从内容和使用体验两个方面进行优化,打造自身优势。

内容方面,67%的下沉用户认为好内容好玩有趣很重要,具有海量不重复的内容比个性化精准推送更为重要。

使用体验方面,用户对广告数量较为敏感,此外画质清晰、操作流畅也很重要。

长视频

下沉用户,长视频平台选择,看重视频资源。

83%的下沉用户在选择长视频平台时,看重视频资源是否丰富,60%会被平台独播的影视剧、综艺所吸引。对于视频平台而言,打造丰富的、独创性的内容有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

下沉网民最爱看电影,其次才是电视剧。延长爆款电影在平台付费观看的窗口期,正在成为视频平台内容布局重要一环。

电视剧题材中,喜剧的需求最旺盛,占到58%,其次是古装历史、罪案谍战题材。

四部爆款电视剧,下沉网民更爱看《陈情令》和《亲爱的热爱的》,偏好古装玄幻和偶像爱情;一二线网民更爱看《小欢喜》《都挺好》,偏好都市生活。

在开通过会员的长视频用户中,44%的下沉用户开通了一家视频会员,28%开通了多家视频会员,一二线网民中开通多家会员的比例较高,达到35%。29%的下沉用户之前开通过会员,但现在不是会员,与一二线用户相比流失率差距不大。

在视频中植入可点击的商品广告链接时,4%的下沉用户可能会选择直接购买。12.4%为了避免视频的中断,会选择之后通过其它渠道购买,12.3%虽然短期不会购买,但会形成一定的品牌认知。整体来看,品牌商通过在视频中植入广告,可能对60%的下沉网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商业模式

以下是笔者关于国内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目前商业模式的几点思考:

国内长视频平台刚刚把传统电视媒体打成弱势一方,还没转过身来喘口气,又迎来了短视频的迎头痛击。

短视频对长视频平台的打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抢占了用户线上娱乐消费的时长,二是抢占了长视频的广告收入,因为用户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流量在哪里广告主就追到哪里。

但是,短视频和长视频绝对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只要有优质爆款内容的引导,长视频和短视频就可以相互融合,长视频可以给短视频引流,短视频可以给长视频引流,二者相辅相成。

举个简单的例子:网民在腾讯视频追完《陈情令》的正片,也会去短视频平台看幕后花絮、预告、主创访谈等内容,而各个短视频的营销又会辅助用户观看《陈情令》的正片。二者融合的关键在于内容。

短视频的优势是个性推荐,多元性要求短视频平台提供海量内容,“规避重复性”则要求内容的精品化。这需要平台的扶持和原创,又需要平台构建生态,扶持用户优质内容的上传。

短视频平台在商业模式上的弊端在于对收入模式的单一性,主要依靠广告,而付费率极低,付费模式难以培养。

短视频平台迫切需要长视频平台的流量,先前有坊间传言称,字节跳动有收购优酷的想法。

视频网站相较于电视台的优势在于会员付费模式,可以摆脱对单一广告模式的依赖。会员收入超过广告收入对视频网站来说是好事,所以当视频网站会员激增阶段,即便视频网站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依然能看到“胜利的曙光”。视频网站能拥有目前的用户付费会员规模,和中国人口红利、媒介技术红利有关。但是,当红利消失,会员增速变缓,会员收入变缓,“胜利的曙光”到头,视频网站商业模式的弊端就会显现。

这种弊端体现在:一方面,之前视频网站跑马圈地、抢占高地的军备竞赛,抬高了内容的版权成本、变相刺激了演员片酬的高涨,导致内容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烧钱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为了减少视频平台整体经营性亏损,不得得压低采购版权,加强自制剧的部署。

另一方面,自制剧的内容成本和版权剧的内容成本,没有根本意义上的不同,很多钱实际上进了高片酬演员的腰包。电视台也可能生产自制剧,以前电视台也有自自制剧部门,比如湖南卫视,自制剧不是这个时代的创新。

会员收入超过广告收入,对内容而言是福音,因为不用考虑到剧集长度对广告收入的影响,过亿的会员后盾使得视频平台具备剧集可以“往短里做”的基础(亿级体量会员收入可以抵消制作成本),爱奇艺已经在积极布局12集短剧集。

但是,国内视频平台又不能像网飞一样完全拒绝广告收入(网飞提高了会员价格,抛弃了广告收入),而长视频广告招商,离不开流量明星,流量明星的片酬和地位,不可能从根本上降低。

广告模式和付费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互斥的。国内视频网站面临的挑战是阶段性地将两种模式融合。

视频平台采购内容(包括自制剧),然后用内容去招商,这样的模式和电视台没有本质区别(电视台也有自制剧)。

目前,国内对视频平台的忠诚度并没有绝对的牢固,用户通常是“为优质内容充会员,而不是为优质平台充会员”,也就是说优质的爆款内容对于当下的视频平台来说依然很重要,比如正午阳光的剧目各个平台(包括电视台)竞相高价采购。

采购内容,然后再去“赌爆款”,一旦爆款没有“赌成功”,就得付出采购失败的代价。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大文娱CTO兼优酷COO庄卓然就说:目前国内的视频网站处于一种不健康的商业模式中,目前所谓的商业模式实际上都不能称作商业模式。

樊路远接管优酷后提出了B2B2C的模式,以“店小二”的模式做内容,像运营淘宝一样运营内容,平台和制作方分成。但是这个模式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普及施行,为什么?

因为制作方习惯了视频平台的“补贴”,习惯了安全感,不想承担风险。即便是承制的利润很薄,也愿意给平台做定制剧,而不愿分账。

对于电视剧制作方而言,创意形成了版权,制作方售卖的核心就是版权,版权生意是很难做成C端生意的。《陈情令》的C端生意是剧火了之后,才形成的C端生意,这样的剧独一无二,不具备普及性。

视频平台已经达到亿级会员,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就是会员的留存率、用户的平台忠诚度。

一方面,平台需要季度性地生产全民爆款,平台每个季度都拿出了爆款种子选手对打。暑期档就是例证。

另一方面,是维护平台内容的稳定性。

腾讯公司副总裁、企鹅影视CEO孙忠怀表示:腾讯视频并没有把追求爆款放在第一位,相比一味的追求爆款,保证所有内容都在一定的标准线上则更加重要。70分到100分的作品都能称得上是好作品,想要做到95分,可能需要一定的运气,但75分的起步线是必须做到的。

“新潮流 新增长”2019爱奇艺iJOY悦享会上,龚宇博士提出了“主赛道”“辅赛道”的概念,龚宇表示“按照互联网经常讲的主赛道概念,文娱领域就是能够破圈的爆款和头部内容,爱奇艺这个主赛道没有变化。我们希望能够每年破圈的内容越来越多,满足大众内容消费需求。同时,对于发展越来越成熟的网络视频市场,特别是媒体市场,需要个性化满足分众用户的不同需求,辅赛道内容也已经成为重点。”

尽管视频平台一线阵营的内部竞争上,三家已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但是总体上,三家的竞争会一直存在。

有竞争就不会出现绝对的平台垄断,这对制作方来说是福音,起码强势的制作方在三家之中,还具备谈判的选择权。

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在2019年已经出现了“既竞争,又合作”的“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内容的独特性上,两家竞争的势头不减,但是面临共同的行业难题,比如高片酬、耍大牌演员、高昂采购版权费等问题,两家又能抱团取暖。

长远的未来,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合并的可能性极小。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